10月17日至19日,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淮安举办,淮阴师范学院“新教育教改实验班”积极参与年会多项活动。
18日下午,“新教育教改实验班”全体学员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、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进行现场交流,三位教改班学员从不同角度汇报了在教改班的学习生活收获。王智慧同学介绍了自己参与教改班听课、共读、研学、研讨等活动,谈到自身在理论积累、实践探索与集体生活等方面收获;李砚秋同学结合自己乡村定向师范生身份,讲述了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参与乡村支教的动人经历;王婷同学以“观察—浸润—反思”为线索,汇报了在新教育研学基地结对跟岗中的学习体会。三位同学认为通过参加教改班学习活动,加深了对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的理解,表示要把新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。
朱永新认真听取了同学汇报,对淮阴师范学院“新教育教改实验班”的活动组织和办学成效表示肯定。朱永新首先从教育、生活和幸福三个层次阐述了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的深刻内涵,帮助教改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新教育理念。他特别强调阅读和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,把“专业阅读、专业思考、专业写作”作为教师成长路径,鼓励同学们以专业阅读夯实知识根基,以深度思考挖掘教育本质,以持续写作沉淀实践成果。他谆谆教导教改班同学,职业认同是教育者前行的内在动力,只有对教育事业抱有一份赤诚热爱之心,才能真正扎根教育大地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。

18日晚,“新教育教改实验班”全体学员参加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”音乐思政课的演出,为全体参会代表朗诵了改编自欧震创作的诗歌《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》。朗诵作品回顾了新安旅行团和抗战英雄团体“刘老庄连”的英勇事迹,随着旋律与情感的不断推进,把整个会场带入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情境中。同学们的朗诵充满了激昂的力量,在历史与今天、战士与教师之间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,将爱国心、报国情融入到当代师范生“躬耕教坛,强国有我”的时代使命,台下观众深受感染,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。

“新教育教改实验班”同学还聆听了新教育分会场的专题报告。
本次活动是“新教育教改实验班”践行新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,教改班在教师教育学院全体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进行了为期两周时间的精心准备,全面展现了教改班育人成果。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,也增强了教改班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,更加坚定了教改班学员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。